(通讯员 胡开颜)2025年8月5日,瞬变电磁前沿论坛在雷竞技raybet东区惠宾楼四楼二号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国家“深地资源探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项目交流为核心,召集人包括引智基地负责人胡祥云教授及学术骨干暨联络人蔡红柱教授、学术骨干刘立超教授等。会议汇聚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瞬变电磁(TEM)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工程应用开展了深入学术交流与讨论。
会议在胡祥云教授的开幕致辞中拉开帷幕。作为国家“深地资源探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负责人,胡教授高度肯定了瞬变电磁技术在深地资源勘探中的战略价值,强调本次论坛对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国际合作方向和学科发展路径作出展望。致辞结束后,全体与会者合影留念,论坛正式进入学术交流环节。

会议合影留念
论坛的第一个环节为特邀报告。论坛首场主旨报告由海外学术大师、AGU Fellow、丹麦奥胡斯大学教授、前丹麦与格林兰地质调查局副局长 Esben Auken 教授主讲,题为“深地探测:便携式瞬变电磁技术在地下水与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Auken 教授系统介绍了便携式 TEM 背包技术在野外勘探中的实践与应用,通过典型案例展示了该技术在浅层地下水及矿产定位中的高精度与高效率,并阐述了其节能、低成本与环保优势。报告引发热烈讨论,与会专家围绕技术细节、案例方法学与现场实施经验积极互动。

Esben Auken教授做学术报告
随后,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围绕瞬变电磁及相关地球物理方法做了精彩报告,内容涵盖理论、方法和工程应用:长江大学二级教授严良俊在展示了其团队在水力压裂改造区的时域电磁(TEM)特征与应用探索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著名学府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张弛教授介绍低场核磁共振(NMR)技术在非饱和带水文过程中的多尺度应用;航空电磁探测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杨迪琨教授展示双磁矩瞬变电磁探测技术的创新成果及其在复杂地质体中的适应性。以上报告进一步充实了论坛的学术深度,促进了不同方法之间的思路交流与交叉融合。

长江大学严良俊教授做学术报告

维也纳大学张弛教授做学术报告

南方科技大学杨迪琨教授做学术报告
会议第二环节聚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类项目——地质联合基金“航空电磁高精度探测与多源信息联合研究”。该项目由我们蔡红柱教授牵头,联合重庆大学与山东大学共同承担,获批经费 261 万元,旨在攻克无人机航空电磁探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无人机平台在深部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精准探测应用。蔡红柱教授阐述了“航空电磁高精度探测及多源信息联合反演研究”的总体方案与技术路线,强调无人机平台在提高探测灵活性与效率方面的潜力;孙怀凤教授汇报了半航空瞬变电磁数据预处理软件 SATEMPro 的开发进展与功能特色;廖卫阳博士介绍了电磁法跨维贝叶斯高效反演方法的理论进展与数值实验结果;王新宇博士生报告了时间域电磁法三维正反演框架的最新研究成果。随后,与会专家共同参观了ray电竞官网电磁探测团队的无人机电磁探测装备,现场交流无人机平台在电磁探测领域的应用部署与装备技术细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项目负责人蔡红柱教授做学术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质联合基金项目骨干孙怀凤教授做学术报告

廖卫阳博士做学术报告

王新宇博士生做学术报告

与会专家一起参观ray电竞官网航空电磁探测装备
论坛最后安排了由 Esben Auken 教授主讲的瞬变电磁短期课程,课程题为 “TEM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 and the Instruments”。在近三个半小时的授课中,Auken 教授系统讲解了瞬变电磁方法的理论基础、仪器操作要点与数据处理全流程,重点阐述了 TEM 数据处理中评估反演可靠性与定义有效探测深度的关键工具——DOI(Depth of Investigation),并结合实例说明 DOI 在反演结果解读中的应用。课程设有互动答疑环节,吸引了众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参与,为学科人才培养和技术传承发挥了积极作用。

Esben Auken教授为大家授课
与会专家对中国地质大学的组织与接待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瞬变电磁及相关电磁法在深地资源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与技术进展,也为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随着无人机、电磁探测与多源信息反演技术的持续发展,期待在深地资源勘查、地下水评估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产生更多具有工程价值的科研成果和应用示范。